振动与噪声控制研究所始建于1985年☝🏼,2010年更名为振动与噪声控制研究所,现有专职工作人员8人,包括🐤:教授1人👮🏼♂️✊🏼,副教授6人🤳🏻。
振动与噪声控制研究所现有面积551平方米😪,包括万元以上设备20台🤺。研究所于50年代开始在车辆行走机构和机械设备设计及车辆减振降噪方面进行研究。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扩展到特种车辆设计🧙♂️,履带式车辆行动部分设计🎶,轮式车辆悬挂系统设计🏌🏿♂️,机械设备减振降噪等领域✩,涉及机械设备的振动和噪声控制💂🏻♀️,人机与环境工程🏋🏻♀️,动力吸振和隔振理论与应用☝️,振动、冲击、噪声的测试技术👱🏽,振动、噪声的信号处理,结构振动和系统动力学分析,减振降噪材料及装置,机械动态测试,机械设备故障诊断🛂,航天运载工具动态分析等各个方面✍️,在运载工具尤其是在装甲车辆和航天飞船运载车等特种车辆的设计、强度分析🕵🏽♀️、有限元计算、振动🚵🏽♀️、噪声实验与动态分析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实验室完成了多项国家军用车辆“七五”、“八五”🧚🏽♀️、“九五”、“十五”重点预研课题、国防973项目、国家自然基金以及汽车、航空航天,工程机械等多个领域横向企业科研课题⚛️。其中已在军用车辆上得到应用的车辆半主动悬挂技术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可以直接应用于各种特种车辆和各类行走式工程机械,该项技术的各项指标达到了国际同类产品的指标,可以在行驶过程中完成车体升降、调姿、闭锁、并可以根据车况进行阻尼调节💡,使悬挂性能与车辆行驶状态匹配,有效地减小车体振动,提高车辆的舒适性和越野能力。“十一五”承担的某型坦克半主动悬挂研制项目,已经成功定型生产,配套车辆参与了2009年天安门阅兵,项目组获得国防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实验室目前主要从事车辆半主动与主动悬挂技术研究,特种车辆设计🦋,各类行走式工程机械设计🎼,三维CAD设计与人员培训,车辆悬挂设计,车辆减振降噪😳,机械动力学计算与分析,机械与液压故障诊断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至今为止公开发表的论文数总计80篇💁🏽♀️,其中被SCI/EI收录的论文42篇(SCI收录6篇⚙️,EI收录36篇)。
振动与噪声控制研究所承担的教学工作跨越2个一级学科🙍🏼♀️,分别是机械工程中的车辆工程方向和航空宇航学科的人机与环境工程方向🤞🏽🥐。承担本科生《现代车辆实验学》、《机械振动基础》、《车辆人机工程》、《微机原理》、《车辆悬架技术》以及研究生课程《现代测试技术》👦🏼、《高等振动理论》、《工程数学》等课程。
图1 实验室拥有的MTS整车道路模拟实验台
(说明:可进行整车道路模拟实验🧝🏽♂️、实现车辆振动分析、路面谱复现🧖🏼♀️、整车垂向动力学特性实验验证。整车道路模拟实验台单轮推力可达14吨🪴,行程400mm🏊🏿,最高激励频率可达100Hz。)
图2 悬架部件试验台
(说明:可进行车辆悬架部件实验👨🏼🏭,完成空气、油气和螺旋弹簧的刚度特性以及液力减振器的阻尼特性测试🤦🏿♂️。单轮悬架部件实验台推力可达13吨🦜👨🦽,行程300mm,最高激励频率可达80Hz。)
图3 研究所所研制的阻尼可调肘内式油气悬架
(说明🏉👨🏻🦼➡️: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能够实现阻尼大范围无极调节,减振器工作温度从110℃提升至160℃,减振器寿命提高了100%🩶,目前已应用于某型军用车辆中)
图4 科研项目测试现场
(说明😯:研究所横向课题包括悬架系统可控部件设计制造💆🏻🚴🏼、发动机系统悬置设计、车辆模态实验、多体仿真以及模态数值分析等方面,合作对象企业包括汽车、航空航天,工程机械等多个领域👨🏿🦳。)
研究所领导班子成员
姓名 | 岗位名称及职责 | 办公电话 | 邮箱 |
董明明 | 所长(兼科研) | 010-68911372 | vdmm@bit.edu.cn |
管继富 | 副所长(教学) | 010-68911379 | guanjifu@bit.edu.cn |
黄华 | 副所长(实验室) | 010-68911372 | huanghua@bit.edu.cn |